一、专业介绍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指依据特定的设计目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将可视的信息以艺术化的形式传达给受众并对受众产生影响的过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专业是信息科学、传播学、设计学的交叉学科。
二、培养目标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符合新文科发展建设要求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定位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意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在文化创意、广告传媒、数字互联、品牌创新等领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核心课程
新媒体运营与传播设计、品牌设计、地区文创产品研发与推广、广告设计与策划、动态图形设计、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互联网创新设计、沉浸式VR体验设计、创意互动游戏设计等。
四、专业特色
1. 赋才学生,构建立体多维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坚定师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指引,坚持“以美育人”的理念,实现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思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多重使命。依托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群,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多部门、跨院系、跨专业联合协同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教学改革方案,构建“2中心4平台”的天津工业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2. 赋能产业,深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设工程训练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天津市高校示范实验教学中心、校企联合创新创业示范中心和博物馆文创设计联合实验室等产教互动平台,整合企业资源、行业资源和创新创业平台资源,在实践课程中引入重大文化创意项目,以产业项目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成果服务产业需求。
3. 赋美生活,以设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育人宗旨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育人宗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赋美百姓生活。实现在育人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以美育人、服务社会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全面开拓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主持及承担故宫、天坛、大明宫等重大文博项目及天津、西安、第十三届全运会等重大文旅项目的视觉、品牌、及文创产品设计,成果获国际级奖项10余项,国家级奖项50余项。
五、培养模式
1. 艺工相依、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学校工学背景与世界一流学科群的高端建设平台,依托国家级教学实践中心,省部级校企联合创新创业示范中心等实践基地,形成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快速成长。紧跟时代需求,构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的立体多维的专业课程体系。
2. 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上,加强与科研和设计实践结合,实施多层次人才和特色人才的培养。应用国际流行的“工作坊”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授课,要求学生分组开展“课题研究式”作业,让每个人都能有的放矢、各尽所能。
3. 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率。
通过实践平台的建设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有效组织,使学生在学校受到有效的设计实践训练。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项目开展创新性设计,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设计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六、考试内容
七、毕业前景
①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等设计部门担任平面设计、装饰设计效果图设计、展览、展示设计等工作;
②出版机构、杂志社、网站等媒体的设计部门从事美术编辑、刊物设计、装帧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网站形象设计、网页制作、Flash设计等工作;
③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媒体与传播类公司,从事影视制作企业形象宣传片、影视编辑等工作;
④在相关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从事设计、设计管理、艺术教学等工作。
⑤考研方向:艺术设计、广播电视、戏剧与影视学、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传播学、新闻与传播信息技术、动画等。